经济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亿元,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亿元,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75;工业用电量、用气量分别增长48.6%、23.3%。连续四年入列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招商引资取得全市“八连冠”,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已然形成。
(一)坚定不移重创新、谋发展,产业强区质效更优
创新主体扩容提质。出台鼓励企业设备更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等政策16项,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82家、规上工业企业55家。新认定省级科技攻坚项目1个、企业研发中心2家、工业设计中心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1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近4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21家,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占制造业比重74.2%。华明航电牵头的“先进通航飞机高安全等级综合航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适航取证”项目获省科技奖一等奖。一大批创新主体在湾沚大地竞相涌现。
主导产业聚链跃升。引进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47个,总投资98.1亿元;世圆新能源、科泰汽车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产业增加值增长24.9%。新签约上海时的等航空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76.9亿元,芜湖通航基地省级考核连续四年获评A等优秀。泰姆电气、中仁电气、美高电气等顺利投产,生活电器特色产业集群连续3年获省级表彰。协鑫集成技改扩能项目稳步推进,大尺寸电池片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全年营收56亿元。信义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50.5%。“211”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转型升级加速拓新。提速“工业上楼”“腾地换企”“筑巢引凤”,批准建设用地1883.5亩,增长15.6%。完成“批而未供”土地供应757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134亩。宜航工业产业园、湾沚科创园加快建设,京东京造科技产业园、电器产业孵化中心和加速器项目投入运营。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数字化车间3家,电镀产业园入选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创新试点项目。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8%。开发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通过省级验收,荣登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连续八年获省级表彰。
(二)全力以赴建项目、促开放,航空新城名片更亮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专项债项目40个,总投资近200亿元。争取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项目27个,获批资金12.9亿元。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98个,总投资99.2亿元。高标准谋划建设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海鹰航空无人装备基地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投入运营。新增临时空域7个、航线5条、临时起降点10个,获批筹建省级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
航空智造固本强基。成功创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省商用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通用航空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获颁国内首张大型共轴式无人直升机特许飞行证、航空活塞发动机生产许可证、AE300型发动机翻修许可证、热气球出口适航证。联合飞机跻身全球商业航空航天独角兽榜单;华夏云天成为国内MRO单位;电科飞机成功售出国内首款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航空产业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低空应用振翼高飞。率先开通全省低空物流配送航线,首发完成全国多旋翼无人机近30公里物流配送。探索高层消防、巡检通信、长江巡查等低空应用场景19项,获批组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数字化支援队南方基地、安徽省应急航空救援芜湖备勤基地。依托省级联席机制推广“湾沚造”飞行器,联合飞机成功竞标全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项目。全球首款6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总装下线,翔云2X气象型无人机完成人工增雨全国首秀,多飞航空成为全省首家运动类141部航校。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三)铆足干劲挖潜能、重改革,内生动力支撑更足
“双招双引”量质齐升。建立招商引资“七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四转五促”管理,氦氪科技、上海电气、协鑫光伏电池全球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顺利签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0个,总投资345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92.6亿元,增长5.4%。升级“产学研创”人才政策,设立“津梧桐”人才科创飞地。安信工中德工业设计学院顺利签约。联合飞机成功申报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认定省“科技副总”3人、申报省高层次人才790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1个、领军人才12人、高端人才170人、大学生10261人。
改革攻坚动能澎湃。“亩均论英雄”改革提质扩面,427户参评企业亩均税收达22.3万元,获评全省亩均效益领跑区,入围全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2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区国投集团、水务公司,建立“投融建运管服”一体化平台。率先成立全省首支1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承担全省唯一不动产区块链项目试点任务,办理业务6180笔。真兰仪表获批全省首家民用燃气表“二检合一”改革试点。
营商环境持续赋能。发布“力争办成一类事情”清单10项,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常态化开展“挂号制”接诉即办、“5·20”企业家接待日、民营企业家恳谈会,收办企业诉求575件,办结率100%。创优“芜优办”品牌,新增经营主体9415户。发布科技金融产品手册,发放“科技e贷”105户、4.1亿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3笔、5.6亿元;投放全国首单“快易租”普惠版融资租赁1050万元。全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12.2%,存贷比97.6%。
(四)统筹协调优结构、提质效,城乡融合步伐更快
内外需求稳步上扬。推进现代服务业锻长补短,开展“乐购湾沚”“宿遇湾沚”等促消费行动,打造湾沚智造工厂直销区。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6家、限上商贸企业104家,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5%。获批全市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组织企业境外参展130余场次,广交会参会企业及展位数均创历史新高。进出口额达6亿美元,增长11%;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元,增长58%;网上零售额73.8亿元,增长82.2%。成功入选全省市辖区综合竞争力榜单30强、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林安智慧物流园获评省级物流园区,数字信息产业园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获省级绩效评价奖励。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丰富赛事、民宿、研学等旅游业态。秉持以赛为媒理念,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等大型赛事活动47项。赴合肥、南京举办文旅推介会,与黄山学院合作建立民宿现代产业学院,新增金牌、银牌民宿11家。“春满沚津”“小陶村市集”“陶辛水韵”“江南乡谷”“永不落幕的丰收节”“宴遇湾沚”等文旅IP火爆出圈,累计接待游客808.2万人次,旅游消费98.4亿元。六郎艺术水乡旅游度假区获省级认定,红杨镇入选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入选皖美消费百佳新场景。“鸠兹故里、航空新城、幸福湾沚、共富乡村”美丽画卷逐步呈现。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施共同富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提升美丽宜居村庄176个,实现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5镇全覆盖。深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开办“共富工厂”,全区村均经营性收入290万元、收益125万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增耕地4100亩。再生稻高产竞赛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获省通报表扬。“芜红”柑橘、“益然香”菜籽油、“珩琅山”香米等8个品牌入选“皖美农品”,陶辛农产品展销馆获评省“后备箱工程基地”。荣获省乡村振兴先进县,连续3年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