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08:23信息来源: 湾沚区统计局阅读次数:编辑:办公室 字体:【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综  

国民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08.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38.0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7:44.0:50.3。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1394元,增长4.8%,按年末汇率中间价折算为18279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亿元,增长3.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24.2亿元,增长14.5%;契税1.3亿元,下降18.8%;企业所得税(25%)2.0亿元,增长1.9%;城市维护建设税2.5亿元,增长15.4%;土地增值税1154万元增长393.2%。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68.7亿元,增长14.5%。其中,教育支出14.1亿元,与上年持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亿元,增长4.2%;农林水事务支出8.2亿元,增长16.6%;住房保障支出1.6亿元,下降28.4%;卫生健康支出2.8亿元,下降6.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6亿元,增长409.5%。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9.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4%;其中,房地产投资项目下降21.8%,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5%,民间投资增长2.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4.6%。

二、农  

农业生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386公顷,比上年增加55.86公顷;粮食产量 21.55万吨,增长0.6%;油料种植面积7057公顷,增加205公顷油料产量1.90万吨,减少1.9%棉花种植面积0公顷,减少6公顷;棉花产量0吨, 减少4.84吨;蔬菜产量21.3 万吨,增长3.1%;肉类产量1.7万吨,减少2.3%;水产品产量3.44万吨,增长3.0%。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全年农林牧渔业用电量456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8%。提升美丽宜居村庄176个,实现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5镇全覆盖。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增耕地4100亩。“芜红”柑橘、“益然香”菜籽油、“珩琅山”香米等8个品牌入选“皖美农品”,陶辛农产品展销馆获评省“后备箱工程基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区4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211”重点产业中,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24.9%;航空低空产业增加值增长10.7%;电子电器及健康生活家电产业增加值增长5.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50.5%。

建筑业。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173家,完成总产值14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实现利润2.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下降29.8%;房屋竣工面积  下降7.5%。

、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区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76.8亿元,增长7.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55.0亿元,增长7.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28.6亿元,增长10.4%;零售业实现零售82.3亿元,增长6.0%;住宿业实现零售1.5亿元,增长6.3%;餐饮业实现零售19.4亿元,增长9.2%。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进口总额0.68亿美元,增长14.4%;出口总额5.35亿美元,增长10.5%。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808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8.4亿元。年末共有旅行社6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7星级饭店2家

、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客运量77.6万人下降3.0%;公路货运量1050万吨增长4.0%。水路货运量19213万吨增长20.3%。年末民用船舶2061增长0.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8186辆,增长2.5%。全县公路里程1289.2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89.28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48.93公里,一级公路66.5公里,二级公路111.12公里。

邮电业。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4150万元;国内函件总数62万件。

、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370.8亿元,增长13.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33.0亿元,增长11.0%。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079.0亿元,增长12.2%。存贷比为97.6%。

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人身险3.73亿元增长3.1%;财产险5.05亿元增长29.5%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0个。专利授权2183件。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82家。新认定省级科技攻坚项目1个、企业研发中心2家、工业设计中心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1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近4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21家,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占制造业比重74.2%;新授权发明专利增速全市第一。华明航电牵头项目获省科技奖一等奖。

教育。年末,拥有普通中学20所,专任教师1456人,在校学生16549人;小学11所,专任教师1212人,在校学生20188人;幼儿园59所,在园儿童8176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31.2万册。区级广播电台和区级电视台各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6项,发现文物遗存85处。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82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77场次;文艺团体演出176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110场次。建成5个镇综合文化站、66个农家书屋。

卫生。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血吸虫防治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9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4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125张。卫生技术人员数25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74人,注册护士1152人。

体育。全年办区级全民健身活动20次,参加活动7万人次。新建成7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共销售体育彩票1.14亿元。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全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609.4公里,车辆100辆;拥有出租车431辆。城日供水综合能力21.5万吨。全年居民生活用电量3.5亿千瓦时。

环境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为31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2%。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2元,比上年增长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43元,增长5.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34元。

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拥有人力资源公司64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608人。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7.8万人。全区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9个,床位1887张。

 

注:

1.统计公报数据为快报数。

2.九年一贯制学校数2024年统计为中学数,初中、小学数不再分别统计。造成口径更新后的小学数比往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