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湾沚区农技推广中心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
2021年上半年,区农技推广中心扎实开展农技推广重点工作和农业项目实施任务落实,取得了阶段性工作业绩。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发展》和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项目
建设20万亩优质粮专用品种生产基地,连片集中打造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先行区,推广应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开展丰两优香1号、荃两优丝苗、荃优华占优质专用品种统一供种,建设核心示范区8万亩,辐射推广开展优质专用品种生产面积12.5万亩。
开展“一种两收”模式示范推广。实施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开展“中籼稻-再生稻”模式示范,示范面积2.40万亩,较上年增加34%。
完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区级初验工作,任务完成面积2万亩。启动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灾毁农田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已印发项目实施方案,并与各镇项目区农户对接,初步完成项目实施主体和面积的摸底工作。
建设六郎镇庆园家庭农场再生稻模式新品种示范点,引进甬优4901、丰两优3305、禧优2020和源两优600等4个新品种,示范面积20亩。完成2020年度油菜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冬闲田扩种油菜)4万亩任务,通过市级验收,600万项目资金已通过惠民系统发放到位,并已完成项目材料汇编工作。组织开展“智慧芜湖大米”生产示范主体申报工作,湾沚区共计11家新型经营主体入围2021年智慧“芜湖大米”种植基地,每个示范基地面积为500亩。根据省总站要求,建立6个中籼稻苗情监测点,并组建苗情监测小组,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为指导农户开展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完成酸化耕地治理项目示范验收
实施2020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土肥基础工作区)和2021年中央财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暨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项目。5月全区共采集土壤样品151个,同时按要求完成土壤样品采集调查表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目前土壤样品正在风干中。目前正开展肥料利用率、3414、田间试验等18个。完成示范主体申报、评审、公示等工作。绿肥单季稻、有机肥替代化肥、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四种模式示范,其中绿肥单季稻4050亩、有机肥替代化肥6080亩、精准施肥14170亩、水肥一体化2780亩。开展化肥定额制,建立水稻侧深施肥37个展示点,面积12000亩。在全区宣传并开展化肥减量工作。已完成酸化耕地治理项目3万亩示范户验收,其中红花草4200亩施用钙镁磷肥13万吨并验收通过核心示范户4个。
三、开展种子备案管理和质量监测,实施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工作
审核品种备案320单,驳回标签标识不规范品种,从源头上保障生产用种安全。抽检水稻品种26个,全部进行了室内检测,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申请调用救灾备荒种子7.5万公斤,保障了我区早稻生产用种。
实施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工作。根据市农业农村局部署,承担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试验4组,即中籼新品种示范和展示、优质晚籼新品种展示、优质粳稻新品种展示,共79个品种。中籼新品种试验已栽插完成,晚籼晚粳育秧在田。
开展了种质资源征集与保护工作。从上年征集的30个种质资源中优选6个申报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同时调查征集新种质资源3个。
四、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
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累计发生面积24.5万亩次,其中病虫害19.2万亩次,草害5.3万亩次,累计病虫草害防治面积43.2万亩次,其中病虫害防治37.8万亩次,草害防治5.4万亩次,累计挽回粮食损失 0.62万吨、油料 0.42万吨,其它作物损失 0.05万吨。上半年共发布《病虫情报》3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上半年累计向省、市业务部门上报病虫发生、防治等数据、信息80余次。
区农业农村局于3月29日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湾农﹝2021﹞41号),进一步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各镇迅速行动,采取镇、村联动等多种措施推动小麦赤霉病科学防控。植保站加大调查力度,及时发布情报,并通过农业技术交流微信群、技术培训等方式,广泛宣传油菜菌核病和小麦赤霉病、锈病等防治技术。据统计全区共发送病虫防治网络信息1300余条,电话指导6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做到防治宣传的全覆盖,推动了我区防治工作全面开展。
计划开展0.8万亩的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应用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性诱杀、生物农药防治、高效植保喷雾等绿色防控技术、二化螟性诱5000套。实施2020年度《第四批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完成了草地贪夜蛾诱捕器及生物农药招标工作。目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已全部安装完成,计划于6月底开展生物农药在水稻田的防效试验示范。
五、抓好农业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落实省专项督察意见整改
协助芜湖烟叶工作站申报皖南烟叶公司烤烟烤房改造项目,申请烤房改造20座,用电代替煤烤烟,减轻大气污染,项目总投资100余万元,目前项目设计、选址已经完成。谋划芜湖市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2021年以奖代补项目。申请补贴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示范区建设,在全区规划上报70个农膜回收(站)点,依托行政村垃圾分类兑换超市开展地膜回收业务,督促各镇开展地膜转运,支持农膜再生利用体系建设。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区建设。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选择具有一定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基础的用膜大区(市、区)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区建设,湾沚区是我省15个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区(市、区)之一。目前,制定了《湾沚区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强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宣传,增强农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社会责任,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防治“白色污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农科教发〔2017〕8号)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不断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防治农业“白色污染”。13500亩烟叶地膜都得到有效回收,预计回收废旧地膜70余吨。为加快生物降解农膜推广应用,2021年在烟叶、西瓜、蔬菜上开展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生物降解地膜由湖南农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生产厂家常州百利基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降解膜在烟叶栽培上已经安排2各点,分别在陶辛镇芦中村和湾沚镇津元村,3月5日下午安排陶辛镇种烟大户陈绍坤铺膜,3月6日上午安排湾沚镇种烟大户陶曰凯铺膜。蔬菜在湾沚镇津元村五柳园和永丰社区安排,西瓜在红杨镇三义村安排。
以2020年省专项督察反馈意见为导向,对标问题、制定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督促整改单位加强整改、按时上报整改进展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区环委会办公室。重点督促加强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秸秆综合利用、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等工作。
六、落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开展蔬菜农残检测
区农技推广中心积极响应区农业农村局“包村联户”工作要求,2021年,动员中心在岗35名农技人员,与210户种植业示范大户开展结对技术信息帮扶。除定期上门技术指导外,还为种植大户提供良种、栽培技术、病虫防治、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政策咨询等信息服务,发放物化补贴等。据统计,上半年中心技术人员共上门指导示范大户840次,发放技术资料2400份,发送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管理技术短信4800条。
根据区农业农村局要求,2021年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继续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及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工作。6月前已完成了各检测仪器检修、以及检测仪器配件、检测试剂采购等各项准备工作。6月份正式开展实施,载止6月中旬完成蔬菜农残速测 300样,样品合格率100 %,蔬菜农残定量检测40个样。
七、各类农业项目实施工作进展顺利
完成连栋大棚建设工作,并成功开展再生稻早春育秧。加强油菜苗情监测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全区油菜苗情动态,提高对油菜生产指导的科学性,结合我区生产实际,在全区设立油菜苗情监测点4个。目前,我区已圆满完成油菜监测工作各项任务,监测数据、材料、总结等全部整理归档。
2021年区农技推广中心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任务40人。目前已完成开班准备工作,于近期正式启动培训工作,计划11月底完成任务,材料整理,迎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