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发改委2020年以来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的报告
2020年以来,我委高度重视政务诚信建设,现将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的情况说明如下:
一、开展诚信宣传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积极报送向市信用办推送信用建设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工作成效等原创宣传稿件
为全面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营造城市优良信用环境,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区信用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的通知》,开展线上、线下信用宣传推广活动,从信用政策、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以月度为周期,向市信用办上报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态,组织各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切实加强政策解读,总计上报信用信息22篇。
大力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从学生、家长群体,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诚实守信、按诺办事、失信惩戒的理念,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利用办税服务厅、门户网站等各类宣传媒介打造立体宣传网络,把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高企业诚信纳税意识作为宣传重点。邀请了市税务局业务骨干为我区税务部门开展了的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辅导,并利用纳税人学堂QQ群积极向纳税人宣传纳税信用相关事项,开展“纳税大辅导工作”促进企业诚信纳税
开展行业诚信宣传。通过开展诚信宣传“进工地”、“学 模范讲诚信”等活动,加强诚信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诚信文化知识教育,提升水利行业诚信意识。将诚信宣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在开展水行政审批、水利工程安全巡查、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督、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利工程稽查等业务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鼓励不良信息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
二、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型、主动公示型、信用修复型信用承诺,大力推广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信用承诺信息及时在部门门户网站、“信用芜湖”网站等公示。及时核查信用承诺履行情况及开展信用修复工作
服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为完善我区信用修复工作流程,构建信用修复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今年,我区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参加市级信用修复培训会,并针对相关失信主体开展多次专题教育培训。全面梳理工作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各行业主管部门实行专人专职负责,截至目前,成功通过信用部门审核,对在信用中国及信用安徽公示的共计21个企业,已经完成信用修复工作。企业自主修复的能动性进一步增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逐步形成。
诚信做人,要从教育抓起。湾沚区开展诚信考试相关工作,要求高三学生签订高考承诺书,诚信考试,不可作弊。在“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籍变动办理”事项中,开展“容缺受理”工作,对一些外地暂时未导出“学籍表”的学生,可先办理学籍变动,后邮寄“学籍表”。目前都已履约,无违约现象。
容缺受理,优化审批流程。湾沚区卫健委为确保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落地生效,制作更新了公共场所告知承诺制办事指南,明确告知承诺审批部门、审批流程、办理时限、管理方式等内容,并在窗口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对209家公共场所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办理了卫生许可证,优化审批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告知申请人审批条件和所需材料,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书和告知承诺文书示范文本。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材料的,办事窗口当场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并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安徽政务服务网线上申请的,符合许可要求的一律0跑腿办结,EMS快递证照。同时拓展信用承诺覆盖应用面,在生育证审批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等事项中,全面履行信用承诺制度,做到真用、实用和高效,实现工作质量提升和群众办事方便的“双赢”效果。
三、开展行业信用评价,依据信用评价结果,对监管对象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环保领域:我区积极开展行业信用评价,于2021年对2020年41家重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其中环保诚信企业26家,环保良好企业15家,并在后续“双随机、一公开”执法行动中进行差异化监管措施。
教育领域:湾沚区在招聘中小学教师工作中,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法〔2017〕24号)文件精神,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被执行人查询专栏,查询考察对象的信用情况,考察结束时考察对象扔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考察环节不予合格。
税务领域:对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当事人不得评为纳税信用A级,不得享受A级纳税人有关税收待遇;将评定为A级的纳税人名单及时向市信用办发函进行了查询,发现有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及时调整信用等级;
文旅领域:积极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芜湖市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管理办法(试行)》、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安徽省文化市场“双随机、一公开”与分级分类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进行信用评价,上报芜湖市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反馈表,并根据结果进行差异化监管措施,针对失信企业加大抽查力度,加强监管强度,确保市场稳定。
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资拖欠问题。对2021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甚至个别企业消极对待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扰乱了我区建筑市场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我局联合区人社联合印发了《关于对湾沚区2021年春节前建筑施工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及个人处理情况的通报》,对相关企业及个人信用惩戒。
四、持续推进“7天双公示”工作
区信用办加强统筹,各部门协调联动,积极开展7天“双公示”工作,建立7天“双公示”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报送公布各领域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互通。截至目前,全区共上传双公示信息330,655条,其中行政许可26,627条,行政处罚304,028条。
五、配合开展信用奖惩工作,并报送联合奖惩案例
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一单、两库、一细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监管对象和执法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对“一单、两库”进行了动态调整。确保随机抽査事项清单与法定职责和权责清单相匹配,监管对象名录库涵盖全部监管对象,执法人员名录库涵盖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件的所有人员。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制定的随机抽查工作细则(指引),依法规范实施检查。并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业、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和其他领域共计24个部门中推行了“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的监管执法方式。进一步推进了本辖区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工作。促进了双随机监管平台的推广运用。
强化信用约束惩戒。开展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联和联合惩戒工作,建立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失信者或失信行为进行惩罚。一方面全面推动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另一方面落实部门联动响应,有效实行联动惩戒,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通过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局面。
积极推进税务领域诚信建设。做好纳税信用分级管理,强化管理效果。按照上级要求和有关制度,对认真执行纳税信用评价标准、落实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确定及发布要求、做好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其中对纳税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予以下列激励措施: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等。对纳税信用评价为D级的纳税人,加强纳税评估,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建议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D级评价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加强医疗卫生领域信用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按照《关于建立完善芜湖市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试行)的指导意见》,我委制定印发了《芜湖县医疗卫生行业投诉举报奖励制度》、《芜湖县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和《芜湖县卫健、公安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联席制度》,积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截至目前,我区卫生健康系统人员都严格履职,目前没有发现一例失信惩戒行为。
六、开展信用试点示范,推进“信易+”创新应用
为贯彻落实“信易行”创新试点工作,推动各类信用信息共享,有效激励守信行为,实现“信用越好,出行越容易”,鼓励各行业部门拟定信易+工作方案,推动行政审批领域、行政执法领域、公共交通领域等多个鼓励守信的优惠便民政策。
在税务领域,拓展信易+工作运用,对纳税人信用情况具体体现:如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等。对纳税信用评价为D级的纳税人,加强纳税评估,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
七、配合做好城市信用监测工作
为配合做好城市信用监测工作,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我区积极做好“政务诚信”诚信各项工作,同时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保障安全”的原则,不断精简和优化审批流程,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不断加大信用监测力度,提高我区信用监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