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领域】湾沚区2024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地点:行政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7日
发布单位:湾沚区人民政府
发布人:何健
主持人:刘志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来介绍芜湖市湾沚区2024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湾沚区坚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坚定走好“六个之路”,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展现更大作为,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3次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2023年度入列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并居榜首。
二、建设成效
2024年我区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5个,现正在建设中7个。全区总计建成57个省级中心村,涌现出一批诸如湾沚镇龙尾张、六郎镇官巷、陶辛镇套花湾、红杨镇梅村、花桥镇鸠兹湾等成效显著、产业兴旺、群众满意、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典型。全区所有5个镇实现精品示范村全覆盖,5个村正在紧张有序推动建设,力争打造高质量“千万工程”样板村。2024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158户。全区总计改造农村户厕3.96万户,建成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65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极大提升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全区建成美丽宜居村庄共计507个,其中3.0版39个、2.0版126个、1.0版342个,使乡村建设成果惠及更广大人群,打造湾沚区全域美丽大花园。
三、主要做法
坚持分类整治、全面提升,不断推进“千万工程”纵深实施。一是坚持系统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关于实施“千万”工程接续推进全域美丽宜居大花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建立市领导、区领导、区直单位包保联系制度,形成了全区上下协同推进工作合力。二是坚持项目叠加,多元经费保障。突出产业为先,安排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担保贷款额度1亿元以上,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构建“争取中央支持、省市奖补、区镇主投、村居补助、农户自筹”的乡村宜居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7707万元。陶辛镇套花湾中心村整合各类资金4000多万元,建设成效尤为显著。三是坚持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都市型生态农业定位,根据各镇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功能定位,5个镇分别建成水梦南湖、枕水官巷、陶辛水韵、江南乡谷、鸠兹湾等共富乡村项目,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发展新动能。四是坚持群众参与,提升建设效能。通过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等项目建设,提高群众舒适度,深入挖掘本地农耕与民俗文化,建设活动场所,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认可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典型经验
在立体优化水绿相融生态空间、赓续特色挖掘乡土文化方面持续发力,涌现了一批好的做法和典型案例。
一是陶辛镇沙墩村全域治水,擦亮江南水乡特色。沙墩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生态治水理念,围绕“水乡、荷花、圩田”重点突破,描画水系治理“点睛之笔”。连通全域水系,通过构建活水循环系统,实施“三链”(修复生态链,消除污染链,打造产业链)网式生态修复技术达到水体生态治理目标。创新生态模式,利用水生动植物,对整个水系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建“生态渠、生态沟”,使水体实行自我修复净化,常年水质达Ⅲ级以上,生态治水的典范“上水模式”被国家水利部认可。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宜居环境,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讲好“古圩荷乡”的故事。
二是花桥镇横岗社区打造永不落幕的丰收节主会场,突显丰收文化亮色。横岗社区围绕“长三角丰收文化主题村”的定位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做好丰收节后半篇文章的路径与方向,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丰收节”。按照“跨村连片、重点聚焦、项目支撑、运营有序”的总体思路,高起点推进横岗社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规划。截至目前,横岗社区共接待会议415场、参访团队572个、接待游客25万人次。按照“EPCO”模式启动“鸠兹湾共富乡村”乡村振兴试点与样板项目,农民将自家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耕地、林地、水面、苗木等资源流转、租赁,还可以提供劳务参与一产种养殖、二产农产品加工、三产服务业,均实现了有效增收,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提升。
三是六郎镇小陶村以校地共建为引擎,创新打造“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彰显共富成色。小陶村与安徽工程大学深度合作,以“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人才引育、产业融合”为核心,通过成立“北陶村和美乡村建设”功能型党支部,推动安徽工程大学21个党支部与六郎镇21个村(社区)结对互助,实现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治理联动,校地联合举办4期“小陶村青年文化市集”,累计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拉动消费300余万元,成为芜湖乡村文旅“顶流”IP。通过“市集引流+产业孵化”模式,小陶村市集从首期10余个摊位扩展至第四季40余个,吸引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非遗市集年引流超万人次,带动六郎镇餐饮、民宿等业态增收。2025年,小陶村将继续办好青年文化市集,写好校地合作带动村民共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