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文艺力量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1.活动名称:聚集文艺力量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活动时间:6月
3.活动地址:花桥镇
4.联系电话:0553-8741123
5.临时停止活动信息:暂无,会提前通知
5月31日—6月1日,“迎新中国75华诞 颂新时代发展华章”2024年芜湖市文联“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活动举行。全市近20名文艺评论家走进湾沚区花桥镇,共赴乡村田野,感受乡村发展新面貌,挖掘、整理乡村文化内涵,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文艺创作展示乡村振兴的硕果,以优秀文艺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两天时间里,采风团一行首先深入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花桥村,探寻花桥“古韵”。这里留得住“历史”: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址“花桥渡”伫立在村口,成为整个村子的“精神坐标”,默默见证着村庄日新月异,向来往客人讲述这里的历史和传说;这里摸得见“乡愁”:花桥中学曾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凝聚着无数花桥学子的情怀,如今被改造成为校史馆和研学基地,保存了岁月的痕迹,重新焕发出生机;这里看得见“诗与远方”——被精心打造的美丽乡村内处处是景,石头垒砌的“农耕小院”、蜿蜒曲折的石板路、随意摆放的瓦罐菜坛等乡间物什等,保留了乡村原有的古朴韵味。
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是活动的第二站,也是此次主题采风行的“重头戏”,让文艺评论家们感受到花桥镇“乡村田园”的强劲脉动。田间农场、特色民宿、露营草坪、乡村美食……如今的鸠兹湾,一派田园牧歌式的场景,这里正是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所在,也成为芜湖新晋的“网红打卡点”。鸠兹湾采用“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企业运营、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特色做法,以“艺创+”为特色,采取微创意、微改造、微孵化、微循环、微治理“五微行动”,赋能乡村振兴,铺就共建共享共富路。目前,已初步培育出生态农场、乡村市集、沙龙会议、餐饮民宿、露营休闲、团建培训、研学教育、文创产品等8大产业板块。
花桥镇三水环绕、三湖镶嵌,丘圩水“三分天下”,自然底色好,生态环境佳。采风中,自然少不了要看一看花桥如何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在安徽东草湖省级湿地公园,登上观鸟台,满目苍翠,远处的鹭鸟在盘旋升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洽悦不觉涌动。东草湖原系水阳江支流裘公河长年冲积形成的一片滩涂湿地,这一带江河纵横,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水草肥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众多动物来此栖息生活。近年来,湾沚区和花桥镇投入专项资金和争取上级资金,完成公园生态修复、水系改造和沟渠清淤、水面有害植物清除、入园主干道改造、巡护步道建设以及溢流堰、人行桥建设,种植池杉等耐水乔木、灌木、水生植物。一系列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使得东草湖省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质达到三类及以上标准。经数年监测,这里分布有维管植物114种、脊椎动物228种,其中鸟类149种,成为南来北往的鸟儿们逗留驻足的“天堂”。
“近年来,花桥镇就是这样围绕‘丘水、田园、古韵’多业态融合发展思路,构建‘水陆’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做精产品、做足特色、做优服务、做大规模,推动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花桥镇党委副书记唐思思表示,该镇依托丰富的历史传承、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着力打造独具花桥特色的“一廊一业”乡村振兴示范廊道。
采风后还举行了文艺评论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贡献智慧和力量;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芜湖日报编辑部向花桥镇捐赠《行走青弋江》。“作为文艺工作者,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足迹丈量土地、用笔墨书写时代。”市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深入挖掘了花桥镇乡村振兴中的亮点和经验,厚植文艺创作动力,收集丰富创作素材,将充分发挥文艺家作品宣传优势,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彰显地域特色、展示芜湖发展成就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广袤田野里书写文艺新担当。
此次活动由芜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湾沚区委宣传部主办,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芜湖日报编辑部、花桥镇人民政府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