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征收进展情况
一、以人为本,统筹强化安置房源建设管控
在安置房建设和管理中,湾沚区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科学选址、房源设置、质量把控等方面,严格要求区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整个安置房项目设计、审批、建设等监督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区自规分局负责所有安置房用地经济指标和规划经济指标的核实管理;区住建局严格安置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第三方负责安置房项目规划、建筑、设计和监理;区重点局负责安置房建设项目的施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和工程监管。全面规范房地产开发和安置房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将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愿落到实处。
自2002年起,我区共建设安置房小区65个33108套:其中,集体安置小区55个31647套,国有安置小区10个1461套。2017年以前建成的安置小区63个32137套、2017年以后建成的安置小区2个971套。通过进20多年征收安置工作,湾沚区安置房源建设充足,完全可以保障所有被征收户拆有所安、拆有所住,棚改征收居民均可得到有效安置。
二、规范管理,科学有序谋划棚改征收
在征收工作中,我区始终坚持法治征收、阳光征收、科学征收、和谐征收的原则。
回顾历年来的棚改征收工作,我区陆续制定了《湾沚区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流程的意见》、《湾沚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集体土地征收工作流程的意见》、《湾沚区安置房分配选房工作方案》以及《湾沚区存量安置房管理办法》等多项工作规程,完善国有和集体房屋征收及安置工作流程等工作机制,加强安置房分配管理。
对征收愿望较为强烈、生活空间狭小、配套设施破损严重、市政基础设施落后的老旧区域,广泛开展意愿征询,充分尊重群众的主动权和参与权。
近年以来,逐年分类有序推进我区沿河路、中山路、城关粮站、环城北路、新横路、一通巷、化肥厂、二化生活区、罗保、辉山、芜宣机场周边、罗福湖、菜市巷、庐和巷、荷花塘等地块等棚改征收地块,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阳光操作,征收补偿透明化和征收程序规范化。
例如,2023年我区在菜市巷庐和巷棚改征收工作中,选聘20余名充当征收四员(政策解说员、社区勤务员、群众监督员和法务调解员),积极探索出一条房屋征收新路径,以最快速度完成项目化征收任务。
三、关注民生,加强城市更新顶层设计
(1)资源优化促发展。
在征收安置过程中,区政府近几年印发《关于促进人才安居乐业推进航空新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一系列房票奖励、购房补贴、契税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经济条件好、有购房需求的被征收人在我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谋划房源再安置。
自2011年开始,我区国有土地棚改安置主要采取团购商品房作为产权调换的主要房源。已团购东湖华庭、现代家园、御景湾、华府天成、阳光城、金色豪庭、实验小区、中房沚津府等1400多套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面积有75㎡、90㎡、110㎡、120㎡、140㎡等多种房型,让棚改居民更自由地选择区位、面积,配套基础设施齐全,满足被征收户居住和生活需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满。
我区集体土地棚改征收安置房源均为政府统一自建,实行首套房产权调换,安置地点有新都小区、蟠龙山庄、碧园小区、旗塘小区、都市花园、都市新苑、春江苑等近20个小区共计23039套安置房。其他部分以货币化补偿方式缓解了安置房不足的矛盾。
2020年以来,新建临湖丽城四期和城东新城共计1000多套安置房,有85㎡、110㎡、120㎡等多种房型,用于集体土地征收安置,节省过渡安置费用,缩短安置周期,户型面积从两室到四室不等的空间设计,满足多元化居住需求。
(3)惠民安民暖民心。
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增加城东新城、都市新苑、迎宾小区、春江苑等40-50㎡左右的小户型保障房,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安置或承租过渡,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充分发挥公租房民生保障作用,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确保少数家庭条件差的被征收户真正得实惠。
经统计,我区2023年国有土地棚改总计征收604户,货币化补偿306户、购置政府商品房72套、提供保障性住房110套,合理化的棚改安置政策,充分赢得广大群众对棚改工作的支持和认可,真正实现城市更新和民生福祉的双赢局面。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为民托起棚改安居梦,为民撑起幸福天,顶格推动棚改项目实施,优先考虑补偿安置,始终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推动棚户区项目改造工作。征收部门通过及时、充分和被征收人沟通,将所有征收补偿方案、补偿结果、安置房源公开公示,确保安置住房质量,保证棚改居民能够住得安心、满意,助民“安居”、“优居”,实现群众幸福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