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发布时间:2023-01-03 12:15信息来源: 湾沚区文化旅游体育局阅读次数:编辑:王婷 字体:【  

芜湖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4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乡村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激发消费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加强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环境做美、产业做强、品牌做响,推动文旅发展思路转化为增收致富出路,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实现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品变商品,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走上致富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营造山水人村和谐相融的美丽乡村旅游新画卷。

二、主要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通过标准化引领、多元化参与、品质化提升、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创建8个省级精品主题村、5个省级特色美食村、7条省级旅游风景道、5个省级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70家省级精品民宿、70名省级经营管理人才、700个省级双微改造提升点系列品牌。

2024年,全市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综合效益更加凸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三、重点任务

在持续推进县镇村点四级联建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芜湖市乡村旅游七大行动。

(一)主题村打造行动。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走好特色路。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族风情等,积极开发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事节庆、生态康养、民俗演艺、红色旅游、大地艺术、运动休闲、采摘垂钓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主题村落,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围绕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做实内容、做优业态、做长链条,培育画家村”“摄影村”“康养村”“文创村”“非遗村等主题品牌村,推动乡村旅游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美食村创建行动。注重挖掘我市乡村特色美食文化,在品味乡村美食中体验乡愁记忆、传承美食故事。围绕美味、美景、美丽环境、美好感觉等方面,推出一批游芜湖不得不吃的名菜名点名宴,一批不得不进的特色美食名店,一批不得不游的美食精品线路以餐带游、餐带住、餐带购、餐带娱等方式,系统整合好玩、好看、好吃、好品等旅游元素,推动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强做大,打造欢乐芜湖皖美好味道旅游金名片。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工商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风景道建设行动。满足自驾、自助旅游需求,加快交通干道、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道路交通建设。围绕看得清、进得畅、停得下、玩得好、留得住目标,加快建设乡村旅游风景道,串珠成链,打造流动风景线旅游富民线。推动《芜湖市全域旅游廊道体系规划》落地,积极开展安徽省旅游风景道创建,引导科学布局观景平台、服务驿站、旅游厕所等,着力提升风景道景观价值,完善风景道服务功能。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后备箱示范行动。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鼓励和支持农民就地就近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文化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在邻近的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引导开设网上店铺、代销点。推动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拓展乡村物流布点,为游客乡村购物提供便利的邮寄、快递服务。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精品民宿培育行动。统筹民宿规划发展布局,有序盘活闲置农房,充分利用好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古村老宅焕发生机活力。坚持标准引领,推进民宿服务质量等级评价,支持优质乡村民宿开展连锁化经营,系统输出民宿设计、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经验做法。坚持创新创意,开发主题客房、特色餐饮、健康养老等产品业态。坚持品牌带动,推出一批示范作用好、市场评价好、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民宿,建立知名民宿设计单位名录库,提供优秀民宿案例展示,引导民宿高品质建设。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统筹各级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培训项目和资源,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开设乡村旅游大讲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培养乡土人才。积极引导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能人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探索乡村旅游合伙人招募和乡创特派员制度,培育乡村民宿管家等一批劳务品牌。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双微提升行动。围绕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服务更精心、体验更精致、运营更精细,开展微创意、微改造,促进精提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融合、创意赋能,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做好绣花功夫,不搞大拆大建。聚焦村落、田园、道路、建筑、植物、设施、夜景以及整体风貌等八大重点,推进景观提升和环境优化,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乡村门户、重要节点和主客共享空间等。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途径

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经营管理人才4大品牌根据省厅相关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加大申报和督办力度,并合理利用省厅品牌创建配套资金支持,确保三年内完成工作任务。

旅游风景道在参照省厅创建标准的基础上,市文旅局对照《芜湖市全域旅游廊道体系规划》专题推动,市文旅发展资金专项支持各县市区做好风景道周边景观提升、驿站建设、标识标牌建设等工作。各县市区文旅局、三山经开区教育文体局、经开区经发局要高度重视,每个县市区创建至少1条旅游风景道参加省级旅游风景道评选工作。

精品民宿、双微改造提升点以市级创建为抓手,5月下旬启动精品民宿、双微改造提升点申报工作,6月上旬各县市区积极宣传发动6月至8切实组织实施建设9月至10月市文旅局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和现场验收,10月底前完成验收工作并拨付奖补资金,创建指标及各县市区具体指标见附件《芜湖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表》,创建标准另行文通知。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建立跨部门的乡村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同向发力,共同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点障碍问题。要把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结合实际出台落实意见或实施方案。探索政府、企业、农户新型合作模式,乡村旅游集聚区重点镇要建立乡村旅游投资建设主体和管理运营机构,确保建设、管理、运营健康可持续。

(二)加大政策支持。统筹利用旅游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涉农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加大对乡村旅游相关项目和设施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将有条件的民宿、乡村培训机构作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会议培训、职工疗休养优先选择,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创新乡村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方式,拓展乡村旅游融资渠道。健全乡村旅游专业保险体系,探索通过政策性保险有效分担乡村旅游经营风险,创新设立新险种,帮助经营主体应对疫情、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影响。

(三)强化要素保障。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积极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等方式,有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序推广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合理流转宅基地使用权,依法合规保障乡村旅游用地用房。将乡村旅游规划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相衔接,为乡村旅游设施项目建设预留空间和指标,用好规划留白机制,乡镇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优先用于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四)提升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餐饮、住宿、卫生、购物等环节指导监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品质。鼓励先进文化、科技手段在乡村旅游产品体验和服务、管理中的运用,增加乡村旅游发展的知识含量。指导经营主体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等防控防范和应急应对工作。引导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或乡村旅游企业联盟,制订《诚信经营公约》,健全行业自律和动态管理机制,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确保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

(五)抓好任务分解。统筹推进任务落实,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实时调度推进。要按照发展目标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督导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贯彻落实。要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做到乡村旅游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形成市县镇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建立考评机制。各地通过发展监测、数据共享等方式,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综合考评机制,将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收入、贡献等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同时作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指标。建立跨部门工作会商和成效评估机制,总结经验做法,加强成果推介,注重信息共享,不断完善乡村旅游部门协调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和综合绩效评估。

 

附件:1芜湖市乡村旅游分年度发展目标任务(2022—2024年)

   2芜湖市乡村旅游“421”行动分县市区发展目标任务

 

 

 

 


附件1

 

芜湖市乡村旅游分年度发展目标任务

2022—2024年)

 

2021

基础指标

2022

2023

2024

精品主题村(个)

/

3

3

2

特色美食村(个)

/

3

1

1

风景道(条)

/

2

4

1

后备箱工程

基地(家)

/

2

2

1

精品民宿(家)

/

30

20

20

经营管理人才(名)

/

30

20

20

双微提升点(个)

/

360

170

170


附件2

芜湖市乡村旅游“421”行动分县市区发展

目标任务

 

精品主题村(个)

特色美食村(个)

风景道(条)

后备箱工程基地(家)

精品民宿(家)

经营管理人才(名)

双微提升点(个)

无为市

1

1

1

1

12

8

115

南陵县

1

1

1

1

13

8

120

镜湖区

1

 

1

 

4

8

50

鸠江区

1

 

1

1

5

8

55

弋江区

1

 

 

4

8

35

湾沚区

1

2

1

1

13

8

120

繁昌区

1

1

1

1

12

8

115

三山经开区

1

 

1

 

4

8

55

经开区

 

 

 

 

3

6

35

合计

8

5

7

5

70

70

700